为夺上甘岭阵地,“联合国军”1952年10月发动的攻势,不亚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高水平。
9号阵地是刀尖子,为了拿下这块地方,战机、坦克、两个连的敌人被派往此处,迎战的志愿军,竟然只有9个。
可因为一种新颖的“武器”,9人成功打退敌人7次进攻,歼敌数超过了400,美军以为志愿军研制出了高科技,想出此点子的蔡兴海,却是连连摇头……
温热的沙土
11月2日,蔡兴海和另外8名同志来到了597.9高地主峰最前沿的9号阵地,这是一片饱尝战火滋味的地方。
志愿军和“联合国军”在此处有长达半个月的争夺,你来我往的主动权,炸低了两米的上头,地上厚厚的虚土,摸起来还是温热的。
班长沈金声下达“兵分警戒、观察、抢修工事三路”的命令,身为副班长的蔡兴海也随即拿起一个麻袋,抓地上的碎土往里装。
突然,他感觉有些硌手,抬眼一看,土里竟埋着三块小弹片,还是温热的。
彼时的蔡兴海并没有将此事放在心上,可当战争在11月2日的晚上打响,三波战斗过去,班长的头也负了伤,蔡兴海觉得在人员不占优势的情况下,自己必须想些别的办法。
“祖国人民慰问团就在五圣山上看着我们啊”,临行前指导员的叮嘱回荡在耳边,再看着眼前连夜抢修的工事在敌人的猛烈炮火中瞬间化为乌有,空气中弥漫的硝烟味,是敌人第二波攻击时造成的。
第一波摧毁完工事后,敌人短暂撤退,第二波卷土冲来,炮火向阵地后面延伸,要不是蔡兴海识破了敌人“炮火假延伸”的戏码,下令让大家躲进洞里,这把火,不知道要带走几个人。
第三波攻击中,班长不幸受伤,来不及难过,敌人就带着一个排的兵再发攻击,喊着“为班长报仇”的战士投掷了好几个手榴弹,奈何敌人一看有炸弹,立马就卧倒在了弹坑内。
零伤敌纯自损的行为让战士们生气,蔡兴海却好似被空炮炸醒,脑子里回荡着一句“手榴弹从拉弦到爆炸,有五到七秒”。
这句话,是战斗英雄张象山说的。
“我怎么把这么重要的方法给忘了”,回过神来的蔡兴海,一脸激动的对垂头丧气的兄弟们喊:用手榴弹打空爆!
怕战士们不理解自己的意思,蔡兴海决定亲自演示一遍,他用右手紧紧握住手榴弹,左手用力拉断火线后却没有急着扔,反而在头顶旋转一圈后又等了两三秒,才扔出去。
这样的炸弹杀伤力最大,危险也与之成正比,不到危急时刻,是没人敢用的。
“联合国军”还窝在弹坑内沾沾自喜呢,下一秒,炸弹竟在他们的头顶发生了爆炸,匆忙逃跑时,又有几颗炸弹扔了过来,有人死,有人伤,有人连滚带爬的向山下逃命。
命里的福气
人员占据优势,奈何志愿军的“新武器”太强,敌人的炮火越来越弱,蔡兴海也终于找到喘息的机会回洞里喝口水。
“副班长,你的挂包被打穿了”。
蔡兴海低头一看,还真是,要不是这两个挂包替自己挡了灾,他人说不定就不行了,勉强也算从鬼门关前走了一遭,蔡兴海却还有心情开玩笑。
“这么看,美国兵的技术也不太行啊”。
玩笑话任何时候总能让人轻松一些,不过很快,等到下午5点,敌人带着两个多连的兵力就又来了。
为了迎战“新武器”,敌人也算好好准备了,可敌人打到家门口,蔡兴海却堵在洞口,不让众人出去。
“副班长,咱们可能是被包围了,若不突围,大家伙可能都要将命搁在这个小小的洞里了,与其这样,还不如多杀两个敌人”。
蔡兴海懂兄弟们的意思,却觉得敌人这一波的攻击来的蹊跷,情况不明的情况下贸然出去,跟自投罗网其实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躁动的心被安抚住,大家伙只是堵在洞口,一个个的薅手榴弹,一个个的从洞口扔出,这一波神龙见首不见尾,彻底让敌人摸不清志愿军的人数,匆忙撤退了。
一天一夜的激战中,上头的连长三次要派兵增援,可蔡兴海想着战事吃紧,兄弟部队可能比自己情况更紧张,三次拒绝,成功用“新武器”打退了敌人的7次进攻,歼敌400不止。
至于9人小分队,只有3人轻伤。
志愿军小兵群作战的成功范例诞生在蔡兴海之手,
事后的1953年6月1日,蔡兴海拿到了志愿军政治部批准的特等功和二级英雄称号,功勋加成外的最大不同,是他在3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对着党旗,郑重许下了“愿为全人类彻底解放奋斗终身”的誓言。
抗美援朝在1953年的7月结束,开始新征程的蔡兴海继续留在部队,直到1982年才转业回到了咸阳。
老英雄担任的职务多为党总支书记、总经理一类,职务颇高,而蔡兴海是绝对不会为自己私用的。
明明公司配备的有专车,去市区开会,只要时间来得及,蔡兴海总会骑着自行车去,车子的便捷没怎么享受过,每个月的油费却从来一分不少。
但这辆车,终究还是发挥了用处。
1990年2月的一个晚上,蔡兴海接到了父亲重病的消息,骑自行车回家显然是不现实的,他只能坐公司的车往家赶,回去之后立马补上了油费。
山窝窝出了个金凤凰,也有过不清醒的人想找蔡兴海帮忙,其中一人承诺事成之后,立即就会给蔡家送来一台彩电外加4000元现金,喜人的“报酬”,算是让蔡兴海真的动了怒气。
“金山给我我都不要,我是共产党员,我不能这样做”。
国家的便宜,一毛钱不占,但身为一名共产党员,责任和善良,他却是一丝都放不下。
铁汉的柔情
木材公司有一个名叫蒋亚宁的工人,他甚是特殊的家庭情况,很早就引起了蔡兴海的注意。
父亲早逝,家中五个孩子,只能挤在三间破屋里,平常还能凑活,一到下雨天,外面下大雨,屋子里下小雨,生活十分困难。
蒋亚宁没有诉说过自己的不易,也没有因为家里的事情耽误过工作,蔡兴海却自己找上了门,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给蒋亚宁解决了盖房的用料,一家三口很快住进了新房子。
拒绝别人主动送上门的钱,转过身在1982年底看到公司截至9月货源任务只完成了50%的时候,蔡兴海自己请缨去了偏僻寒冷的东北,顶着20多度的严寒,跑了东北11个林场,帮着公司圆满完成了任务,让大家伙都过了个好年。
可公司里,最不缺的就是麻烦。
咸阳市一家老牌机电设备公司在1984年亏损了60.98万,赔钱的是这家公司,GDP受到影响的却是咸阳市,蔡兴海再度揽责,成为了该公司的经理,改制度、聘新人,第二天就改亏损为盈利。
有赚钱的本事,也有赚钱的渠道,可蔡兴海就是老老实实的拿着不过百元的工资,操着挣百万的心,收入和付出不成正比,依旧甘之如饴。
1992年,忙碌大半生的蔡兴海终于退休了,闲下来的他很快找到了新的爱好-看书,他每天都会窝在书房,不大的地方,承载了蔡兴海的怡然自得。
人过古稀,生命就更显珍贵,生日也就成了大日子,奇怪的是,蔡兴海从不过生日,最终抵不住子女的哀求,从80岁,也就是2012年才开始过生日,不过,他要求不过自己的出生日期,而是在11月2日这天庆祝。
1952年的这一天,蔡兴海在上甘岭创造了一场难忘的战役,60年过去,他想用自己的方式纪念那逝去的时光以及曾经和自己并肩战斗过的战友。
可惜,生日庆祝还未有几年,癌症就找上了门。
2017年,蔡兴海被确诊直肠癌,愣住的家属不知该如何应对,反倒身为当事人的他笑着请医生帮自己切除肿瘤。
生与死的一念之差,蔡兴海赢了,世界也很快送给了他一份礼物。
国家退役军人事务部在2018年正式挂牌,本想埋名,但因为是组织上的任务,蔡兴海还是走进了咸阳市渭城区的民政局,揭开了自己的英雄身份。
民政局因为一张张发黄的立功受奖证书引发轰动,大家伙都震惊,眼前这个看起来普普通通的老人,竟是跟出现在课本上的黄继光、邱少云一同时期立功的老英雄。
神秘的面纱终于在世人的面前揭开,几个孩子也终于知道了父亲鲜少向众人提起的经历,幸而他们早已走上了跟父亲一样的道路,5个孩子中,4个都加入了革命的队伍。
相较于英雄的后代,他们更想成为人民的子弟兵,如此蔡家人,真真是验证了一句“热血铸初心,忠诚践使命”!